🌚

Kam's Online Notebook


🏸️正手挥拍

断断续续完成了些个重构终于上线了,灰度 crash 了两发,马上 fix 再上线,好在性能提升很不错。

因为公司搬到园区的关系,楼下就有几个羽毛球场,这下子瘾就上来了。不过以前断断续续地打野球也没多好,最近开始看网络上的教学视频纠正自己的动作和理解。

握拍

正手握拍

正手握拍关键点在于虎口对着侧棱或斜棱,食指斜着向上。虎口留有一定的空间,才能在挥拍抓紧的时候,用上食指往下部分肌肉的力量。感觉只要不是苍蝇拍握法感觉都没啥问题。

挥拍

侧身架拍

正手位的脚蹬到后方,转体身体与球网垂直(感觉非必需,前期练习找感觉需要刻意些),身体要保持挺直,后仰(重要,头向来球方向看。这个后仰很重要,感觉一是能借到腰「回弹」到力量,二是能让整个人进入一种弓弦绷紧的状态,三是习惯看来球方向。

与此同时,双手架拍有几个要点感觉比较重要:

  1. 持拍手不能太低,否则后面的动作比较费时费劲;
  2. 肩胛骨较为放松,绷紧后不利于发力时的加速;
  3. 拍面应该能自然略微朝外的,刻意让拍面朝正前方(内旋)有点费力,感觉不是很必要,因为自然引拍的过程包含这一步。

引拍

引拍如果插到头的背后、或者可以让球拍贴背(引拍 90 度)感觉对后面的发力都不是很流畅,更重要因为这个动作太刻意往自己身上收,所以有点费时费劲。费时是因为来球还在运动,太慢会错过击球点,也会让发力不流畅、费劲的感觉来源于人的四肢向外舒展比较自然(个人感觉)。所以直接顶肘就行,手腕自然往后垂。但是手肘感觉不需要很贴近耳朵,因为贴近耳朵又有点费时费劲,理由同上。

挥拍

脚上的重心转移,本来侧着的身体开始回正,这一步要利用到左手带动、髋及胸椎的扭动,原本放松的手腕开始从后侧往前加速快走,抬到某个位置(不是很确定哪个地方需要特别讲究),小臂开始内旋,把原本已经在加速过程中的手腕再加速一轮,使得手臂伸直的同时球拍拍面向正前方的

收拍

因为内旋摆正的关系,收拍会自然往左侧收入(有点收剑入鞘的感觉),太刻意反而浪费体力。

效果

效果应该是要:正手底线回高远球也能打到对方底线,然后整个过程不能出现任何卡顿感(挥动过程出现别扭的感觉)、正手击球不会伤到任何肌肉或关节(过量运动的劳损不算,那些小臂大鼻肩部撞击等伤在正确的发力过程中应该是不会出现的)。

EOF

— Mar 6, 2022